引航思想浅论(3)
(3)明示观:指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将动态的意图明确的表示给有碰撞危险的他船。可利用高频、灯光、声号、动态配合,避免不同步的避让。
(4)全程观:行动的完成,是一个过程,一个口令,常常涉及多个行为链,只有了解一个动作的全程,才会确保行动的完成。比如解缆这个口令,不是你以为解掉就能够解掉的,比如在张华浜码头利用潮水甩尾掉头过程中的首倒缆,也不是你以为能收就收上来的,比如顺流离浮筒的尾回头缆,比如侧推器边上的拖轮缆绳,总之,只有真正的理解行动的全过程,才能减少意外,提前预防应对,行动才会顺利完成。
(5)趋势观:是指了解船舶运动的真正趋势,并且在避让的时候应当采取放大安全趋势的行为。比如引航员刚刚登轮的时候,船舶可能处于危险的状态,在风流之下,船头方向经常不是真正的运动趋势方向,贸然盲目行动反而会更接近危险。紧急避让时应该顺势而为,采取直接远离危险的行动,而不是先接近危险再逃离危险。
就这样,观察、判断、行动循环不息,让船舶保持在“适”的状态里。学思永无止境,科学的发展更会带来更多的思维元素,只有不停的完善才会更好的保障安全,在此算一番浅论吧。
3.船舶的认识
引航员的一生将会面临各色的船舶,种类、性能、船龄、状态千变万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引航员要迅速了解领船舶的特性,与船长主动交流,融入驾驶台资源团队。同样航迹的预设,对于不同的特性的船舶将有不同的操纵模式,漠视特性很可能会陷入危险。
4.环境与规则
关于两者关系在第一部分里已经叙述,完善的规则必然是与环境统一的,适合环境就是适合规则,它们在能动中互相影响而又统一。但规则具有滞后性,所以从避让来说适合环境是第一位的,比如黄浦江重载出口,由于水深原因重载船经常走到所谓进口航道,不能说这是违章,应该说是优良船艺。
5.状态的调整
万物都在状态之下,引航员当然更不例外。良好的状态甚至可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而不适的状态将破坏引航员的技术模式。口令是判断的结果,判断必然涉及思维,心理的波动将一定程度影响思维的科学性,即便是经验性的判断,复杂的状况要求适合当时环境的经验性选择,这仍然涉及状态。有人说引航是个熟练工,是对引航判断思维的漠视。作为引航员,身体状态亦不容忽视,持续的观察是一个损耗精神的行为,人劳累以后,目力听力都将下降,思维能力也将迟钝,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当观察力下降了,对环境的把握时机出现问题,判断就可能出现问题,行动不匹配环境,就酝酿事故风险。从这个角度而言,某些港口的引航的风险因为工作强度部分是来源于疲劳。
所以一名引航员要时刻体察自己的状态,登船的时候深吸一口气,默想一下“适”这个引导词,有利于摒弃一些先入为主的主观念头,从客观环境入手,迅速进入引航状态。这个体察应该是持续习惯性的,最危险的状态是强烈的心理波动或者进入了困倦的麻木而不觉。体察并保持状态,这也是“适思维”所要求的。
6.体系的构建
生产下的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目标,诸多因素的糅合需要完善的体系。居安思危,通过对人、大环境、船舶的风险分析与事故预演来熟练一些应对意外的程序,相对于引航就是模式化的操作,从而发现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临危不惧。至此,引航安全首先保障的是常在的引航状态,然后才有敏锐的观察体系,科学的判断体系,确保的行动体系,敏锐的预演体系,而贯穿其中的是“适”思维体系。科学与思想互生,从实际中来,又到实际中去,优化环境,构建安全,在此浅论一番引航思想概念,抛砖引玉而已。
文章来源:《传媒观察》 网址: http://www.cmgczz.cn/qikandaodu/2021/0620/622.html
上一篇:从无话可写到神笔飞扬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点滴
下一篇:微闲谈汽车观察